
值守现场
6月13日,根据气象会商结果,我市14日白天至夜间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为做好入汛以来第一场强降雨过程,按照院领导统一部署,市水科院防汛技术支撑梯队立即进入应对状态,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做好值守安排及应急保障,做好积水应对协助准备以及中心城区“清管行动”效果监测评估工作,并待命做好雨后河湖水环境恢复的技术支撑准备。
市水科院防汛技术支撑梯队按照“平战结合、多人备份”工作原则,13日技术支撑水务应急中心确定山洪临近期风险研判模板,4人纳入局山洪抢险组主要成员。14日安排3名技术人员来市水科院应急值守,重点负责山洪灾害风险研判、系统平台功能测试应用,另安排2名技术人员居家备用,负责积水分析、防洪调度技术支撑。
14日,在降雨过程中,局主要领导全程在会商调度室部署应对降雨过程,市水科院与水务应急中心、山洪抢险组保持实时信息流转,在雨前、雨中滚动更新3期山洪风险研判动态信息,汛前完成的危险区入户信息采集成果支撑了预警叫应。面对场次降雨预报偏差大的实际情况,完成历史积水信息、联排联调措施空间关联分析,绘制积水内涝联排联调图件,支撑市应急局排水抢险力量布控。跟踪、测试前期接入水旱灾害防御指挥平台的动态内涝风险图成果,及时掌握应用情况、发现实际问题,确保成果合理性、科学性。大数据所持续推进数据共享平台中监测、预报数据的连通工作。
15日,降雨后24小时内,市水科院完成中心城区监测区域降雨信息、雨水口水量水质及下游河道水环境“侦察兵”数据解析,分析“清管行动”对排水口及区域河道水质影响,形成汛期首场“清管行动”效果监测评估简报,支撑报送海绵处。
16日,围绕此次降雨应对存在的问题,特别如何适应预报结果偏差大的实际应用,市水科院确定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有效融合的思路,围绕积水内涝风险分析、山洪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充分研讨,及时与系统平台建设单位对接动态风险图更新、山洪风险智能研判功能优化方案,力争在下次降雨前进一步完善提升。
本次强降雨过程,预警叫应功能实现是全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迈出的一大步,首次实现了山洪灾害风险市水务局对区水务局、村级责任人的预警叫应,平台有效发挥了能用、管用的作用。后续水科院技术支撑梯队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场次降雨技术支撑作为科技成果落地实用、数智化水平能力检验、年轻人员成长历练的主战场,平时注重科技赋能、战时强化应急联动,持续深化应用、不断完善系统平台的科技成果功能模块,逐步建成适用于各种复杂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