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题验收会照片
11月23日,按照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水科院组织召开2021年度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结题验收会。会议分别由水科院技术委员会主任孟庆义、首席专家刘洪禄主持并担任验收组专家,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河湖流域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专家作为验收组成员参会。相关部门主管、技术总师、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与规划计划科、协同创新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今年上半年水科院成功举办了开放基金项目技术成果交流会,院领导、与会专家与项目负责人及青年科技工作者就相关领域的技术攻关、成果凝练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为此次结题验收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温榆河流域典型水生植物遥感监测》对温榆河流域和密云水库不同水生植物种类进行了遥感自动分类,基于高时空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实现了不同水生植物种类年度间的时空动态监测;《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研究》摸清了碳氮磷在鱼类新陈代谢过程的物质传递规律,核算了四级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库区增殖放流提供了科技支撑;《“催化臭氧氧化-人工湿地-土壤含水层处理”耦合系统实现再生水深度净化研究》开发了基于催化臭氧氧化-人工湿地-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耦合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实现了再生水中氮、磷、新污染物高效去除;《浮游藻类图像识别技术开发研究》构建浮游藻类数据库、研发图像识别算法和开发藻类鉴别软件,实现了浮游藻类图像的自动识别。
“北京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基于激光雷达与多波束的潮白河河道地形测绘技术研究》完成了水上水下地形数据采集,对水上-水下点云数据进行坐标归位,采用迭代最近点方法实现了空中-地表点云数据高精度融合,融合误差小于8厘米,利用布料模拟滤波方法提取了水上-水下地形数据;《设施蔬菜轮作农田降氮减排潜力及管理模式研究》提出了土壤-植物系统水氮迁移转化规律,构建了设施蔬菜土壤-植物系统碳氮循环模型,为农田节水减排提供理论支撑;《河湖地下水回补生态补偿地表-地下转化资源量动态评估研究——以海淀三山五园地区为例》完成了河湖地下水回补地表-地下转化资源量动态评估,构建了生态补偿标准量化模型,量化了河湖地下水回补带来的效益。
会议认为七个项目均完成了任务书约定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下一步,水科院将持续加强规范开放基金项目的管理工作,搭建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共同谋划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应用到相关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