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她年纪不大,担子不轻;她方向多元,热情不变。水资源、遥感、数字孪生样样精通的“多面手”,她就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所的李雪敏。
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21年夏天,秉持“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怀揣“将论文撰写在京华大地上”的决心,李雪敏加入了北京市水科学院。刚一工作就参与到节水项目,节水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具体复杂,与在校所学书本知识、研究方向均有较大差距,对于刚开始接触北京水务工作的她来说,犹如来到了一个广袤的新世界。从项目背景出发,她深入研读相关政策、规划、上位要求,主动与经验丰富的同事沟通交流,不放掉任何去现场的机会,再利用下班时间总结归纳,半年时间不到就已融入到节水工作中,构建了三山五园水资源配置模型、撰写了《北京市加强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的行动方案》及《北京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完成了昌平区户表关系梳理及数据治理等工作。随着水务改革的发展,寻求自身传统专业的突破,先后通过遥感反演蒸散发估算农田、园林绿地耗水,利用大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可视化展示自然—社会发展的协同性,不断探索遥感、大数据、空间分析等新技术与传统节水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善于钻研,积极进取
在工作渐入佳境之际,听从组织安排,积极迎接挑战,加入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所,新的岗位,新的开始。面向北京水务遥感应用的紧迫需求,又是新方向、新技术,她依靠夜以继日地钻研遥感数据处理、信息提取方法、解译流程,加强对ArcGIS、IDL和ENVI的学习与应用,丰富研究手段,写代码、找Bug,逐渐掌握遥感应用的技术方法,不断拓展遥感在“四乱”识别、“行洪障碍物”识别、土地利用类型解译、蒸散发反演、耗水估算、干旱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针对北京水务“一张遥感影像+若干水务要素”的服务框架,她也成为水务遥感项目组的核心骨干成员。
三、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在水务遥感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时,北运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任务接踵而至。数字孪生,这是新概念、新技术,同时意味着是未来的窗口性机遇,全国水务系统都在探索中前进,可借鉴的、可查阅的资料少之又少,建设任务、建设方式、建设内容对每一个水务工作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年轻同志善于迎接挑战,勇于承担责任,在院内该方向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她毅然挑起重担,全力以赴。时间紧、任务重,她给自己定下了“跟”、“查”的两字要求,紧跟其他省市的经验做法,深入研究孪生理念,创新性地将数字孪生园区、数字孪生机械等案例移花接木到数字孪生流域。多少个反复踌躇的时刻,多少个濒临崩溃的边缘,都飘散在加班加点的忙碌里和踔厉奋发的实践中。
一切都是值得的,两个月时间撰写了长达八万字的北运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实施方案,有力支撑了水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也为后续其他数字孪生建设提供了思路及技术路径。
青春意味着积极阳光,也意味着无限可能,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惟拼搏者不凡,惟实干者出彩,惟奋斗者英勇。她将继续扎根京华大地,深耕专业知识,守正创新,彰显青春本色,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