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7日,我院支撑市水务局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市首张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成果受北京晚报、新京报、央视新闻等一系列主流新闻媒体报道。
此次发布积水内涝风险地图包括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下凹式立交桥、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三大类,范围覆盖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回龙观天通苑等重点区域。具体包括:①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位分布图;系统统计2011-2021年发生积水内涝的点位情况,形成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位分布图,共列出点位139处。②下凹式立交桥分布图;由于下凹式立交桥遭遇极端天气下较易产生积水,统计出区域内下凹式立交桥共244座。③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积水内涝风险区域总面积97.91平方公里。信息列表包括主要风险点共64处,同时列出所在区域、具体位置等关键属性。
该成果是通过梳理近十年积水内涝风险点台账,应用“北京模型”多模型体系、大数据统计等技术方法编制完成。通过积水内涝风险地图,可促进风险应对关口前移,为应对城市降雨预报不确定性提供有效手段,切实推动积水内涝向风险管理、日常管理转变。下一步,防灾所将继续深入地铁口、地下空间等不同承载体的积水内涝风险评估,划定各点位风险阈值信息,探索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积水内涝模拟表达方法,不断提升积水内涝的社会公众精准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