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至18日我市西部和北部山前地区普降暴雨,降雨总量大于100毫米区域的面积超过全市1/4,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205毫米,同时受降雨强度大、前期土壤水饱和等因素影响,本次降雨引发多处积水内涝、山洪风险、山体塌方等险情。市水科学院围绕“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业务主线,强化雨前洪涝风险研判、雨中现场调查、雨后复盘等技术支撑,为此次强降雨应对提供全面技术保障。
降雨前,利用多源降雨预报数据进行中心城区洪涝预演分析,研判河道洪水与城市积水内涝风险。降雨中,根据应急响应相关规定,预测调度市水科学院技术人员参与水务局防汛值守,完成两期洪涝灾害风险提示信息成果,并对外进行发布。
由于本次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在海淀、昌平、门头沟等区域,金安桥、西北旺等区域出现积水内涝现象。市水科学院配合市局海绵处,赴石景山金安桥、海淀林语山庄路、沙阳路东口、昌平区东贯市东路桥等4个主要积滞水点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积水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内涝防治提供参考。
市水科学院技术人员对海绵设施监测设备进行巡检,并观测雨中汇流过程,为海绵设施效益评估提供支撑。基于全市范围34处自动化监测站点,获取海绵设施入流、出流过程,开展场次海绵措施效益评估,并将相关成果集成到市水务领导驾驶舱。深入探索合流制溢流规律,做好凉水河、城市副中心合流制溢流排口水量水质监测工作。
下一步,市水科学院将继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技术体系,强化主汛期强降雨应对方面的技术支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