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市水科学院参加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课题验收会。会上,市水科学院技术人员对“西北涵养区生态演化过程和受损空间特性研究”课题进行汇报。
针对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和植被复杂识别困难、历史资料缺失、生态效益和功能难定量评估等问题,市水科学院综合利用遥感反演、激光雷达探测、空间数据挖掘分析、地面定点监测等手段,提出了融合多源多时相遥感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自动解译技术体系1套,首次系统刻画了长周期(20年)、高精度(5m)的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生态演化格局,识别了生态改善和生态破损区的空间分布;提出生态涵养区空间聚类分析技术体系1套,构建区域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计算环境效益,揭示了生态涵养区时空演变规律。
与会专家对课题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研究团队摸清了生态涵养区本底值,识别了生态系统空间演替规律,定位了重点受损区,构建不同功能区的修复模式,对于生态涵养区保护和功能维系具有重要意义,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中科院地理所、中国林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