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张航是一个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技术骨干,她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压力面前保持微笑,困难面前保持镇静,成就面前保持谦虚,为北京市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和社会水循环研究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敢于担当,勇于创新。2016年1月入职伊始,张航便承担了“北京市农业节水工程图斑”项目,针对农业节水“家底不清”的短板,深入顺义、密云、大兴等13区的田间地头收集第一手资料。她创新信息采集方法,研发了“北京市农业节水信息采集系统”,实现海量数据的采集、筛选、处理、上图和入库,利用短短1个月的时间培训了平谷、大兴、顺义、延庆等13区信息采集人员2000余人次。完成了北京市近60万亩已建微灌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全部上图入库。首次完成了全市农业节水图斑系列成果,为全市农业节水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当前水务空间规划、水资源配置调度、南水北调等工程规划的重要依据。
与时俱进、突破自我。随着水务改革发展,她突破专业壁垒,寻求转型。主动承担起了梳理北京市“取供用排”水资源社会循环过程,再造城市水务管理的数据流程和业务流程的重任。任务的艰巨性毋庸置疑,通过不断的向专家、同事、领导、管理人员一个一个请教梳理,深入各个环节调研,剖析每个环节和衔接的问题,系统构建了北京市水资源统筹协同监管体系。正所谓制度创新是最大的创新,系列成果被誉为“北京市水务管理改革创举”。她还不断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用水精细化管理路径和方法,挖掘行业节水的技术支撑手段,构建了“理清家底—建设标准—过程控制—总体评价—精准施策”的用水精细化管理框架结构。个人也实现了由“工程节水”向“管理节水”“科技节水”的成功转变。
微笑工作、幸福生活。她的辛勤付出得到同事和领导的充分认可,已经成长为我院水资源社会水循环和智慧管理的技术骨干。不管工作压力多大她总是微笑面对,她负责了被称为“科技苦力活”的户表关系构建、最具创新使用价值的大数据精细化节水技术探索,工作量巨大、创新挑战艰巨,但她都能迎难而上。工作再忙只要有同事请教,她都热心帮助细心讲解,工作成果上从不记个人得失,甘愿做幕后英雄。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她的努力实现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经常把孩子哄睡之后再起来挑灯工作,周末带儿子到办公室加班或去作田间试验亦是家常便饭,儿子在三岁时就能分辨出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成果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心态平和是幸福的源泉,无论前方几多坎坷,张航同志都会选择勇敢地面对,平和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