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气象会商,预计我市有一次大范围降雨,防灾所、生态所和水环境所动员相关技术人员和研修人员,继续为强降雨应对做好全过程的技术支撑。
一、及时开展雨前洪涝形势研判,支撑决策部署。
依据市气象部门对暴雨落区和量级预报结果,防灾所基于已构建的精细洪涝模型和流域洪水模型开展洪涝形势研判,编制第二期分析研判简报;生态所基于山洪风险暴雨阈值分析成果和预测降雨形势,编制第三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上述工作为洪涝灾害预测预警和洪水调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图1 8月23日场次洪涝风险形式分析简报

图2 8月23日山洪灾害风险预警
二、全过程应对技术支撑
23日下午至24日凌晨,防灾所、生态所派遣3名技术人员到市水务局驻点技术支撑,其他人员处于技术保障待命状态。
三、重要积水点现场勘察及原因分析
“8.12”强降雨中京新高速沙阳桥出现了大范围积水,为了避免在本次降雨中再次出现发生该问题,根据市水务局统一部署,水务应急中心和防灾所共同组成专项调查组赶赴现场,深入剖析积水原因,检查应急布控准备情况。调查组对昌平区和海淀区交界处3处积水点进行了详细勘察,诊断了内涝积水原因,提出了系统化的治理建议。

图3沙阳路积水现场调研

图4 沙阳路积水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报告
四、继续开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及十三五水专项第三方监测
降雨发生之前,对雨量计、干湿沉降仪、流量计、液位计等各类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获得真实有效监测数据,为场次海绵效益评估提供基础。同步开展我院“十三五”水专项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第三方监测(累计第五次),为课题验收提供支撑。

图5 技术人员现场蹲守及监测
五、继续开展合流制溢流自动及人工监测
为支撑我市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工作,探索合流制溢流规律,按照8月23日下午潘局长视频调度会的要求,水环境所、防灾所全力做好清河流域、凉水河流域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域的18个合流制溢流排口开展溢流水量水质监测工作。在充分利用已有10个自动采样设施的基础上,针对无法安装自动采样设施的排口,协调人力定点蹲守,获取场次降雨溢流过程数据。

图6 合流制溢流监测现场
(防灾所、生态所、水环境所联合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