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气象会商,预计我市将有一次大范围降雨,减灾所动员全所职工、进修人员和研究生,按照“雨前研判、雨中支撑、雨后复盘”的模式,为强降雨应对做好全过程技术支撑。
一、及时开展雨前洪涝形势研判,支撑决策部署。
依据市气象部门对暴雨落区和量级预报结果,减灾所技术人员基于已构建的精细洪涝模型和流域洪水预测模型开展洪涝形势研判,研判内容包括流域洪水、水库运行和城市内涝积水。研判分析报告于12日上午上报市局,为洪涝灾害预测预警和洪水调度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8.12暴雨研判分析报告 8.12暴雨中心城内涝点研判示意图

8月12日场次降雨气候模式预报图 8.12暴雨副中心内涝点研判示意图
二、深入各区开展防汛技术督导工作
根据市水务局的统一部署,我院派出5名技术人员以专家身份参加督导组,其中包括减灾所2名同志。督导组赴平谷、昌平、怀柔等区开展防汛一线技术督导,从水库调度运用、重点闸坝运行、河道行洪隐患排查、山洪沟道安全防护、应急布控等方面检查了应对准备工作,并在监测预警、洪水调度、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第二督导组在平谷开展督导检查 第三督导组在昌平和怀柔开展督导检查
三、做好强降雨全过程应对技术支撑
12日上午至13日凌晨,防灾所派2名技术骨干到市水务局驻点支撑,其他技术骨干在院内做好技术保障。为及时响应水旱灾害防御实际业务需求,牢固把握内涝积水预测信息发布的主动权,防灾所技术人员紧急编制了全市内涝积水一张图,数字化下凹桥区、近5年内涝积水点等多源数据资料,统一了内涝积水信息发布口径,为城市内涝系统治理深化奠定坚实基础。午后,降雨开始防灾所两名技术人员赴清河现场调研积水点。

参加市水务局驻点技术支撑工作 技术保障组绘制的全市内涝点位图
四、内涝实时监测警示系统成功运行,支撑下凹桥区积水预警
我院自主研发的内涝积水实时监测系统在清河滨河道路立水桥下凹桥进行试验应用。系统可对过往车辆实时提供积水深度和警示信息。8月12日22时~24时,清河流域普降暴雨,平均雨量为110mm,河道洪水漫溢至丽水桥滨河路下凹桥。经过实地勘查,本系统运行正常,可实时显示下凹桥桥区的淹水深度信息,最大积水深度为0.95m,可对来往于下凹桥区的车辆、人员等起到及时警示作用。本系统得到河道管理单位、道路管理单位和过往车辆司机的高度评价,为首都内涝防控提供技术利器。

系统日常状态(8月10日12:00) 查看设备运行情况(8月13日0:30)
五、开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及十三五水专项第三方监测
基于我院在全市范围内布设的40处自动监测点位,获取场次降雨过程、海绵设施入流及出流过程,为场次海绵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同步开展我院“十三五”水专项国际海绵城市示范区第三方监测,为课题验收提供支撑。

十三五”水专项示范区第三方监测
六、开展合流制溢流自动及人工监测
为支撑我市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工作开展,探索合流制溢流规律,防灾减灾所在充分利用已有10个自动采样设施的基础上,针对无法安装自动采样设施的排口,协调人力定点蹲守,按规定时间间隔取样,获取场次降雨溢流过程数据。

通惠河八里桥溢流口工取样 通马路溢流井人工取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