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支撑水旱灾害防御、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市水科院于7月24日组织召开了“2020年主汛期洪水调度、防洪抢险及超标准洪水安排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市防汛办、局水旱灾害防御处、永定河管理处、北运河管理处及水文总站有关领导,市水科院院长助理潘兴瑶所长、防灾减灾所技术成员参加此次会议。
研讨会上,市水文总站详细介绍了全市洪水预报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该系统采用“城区SWMM模型+郊区新安江模型”的组合预报模式,能够覆盖全市45处主干河道断面,现阶段症结问题在于监测序列偏少、未实现与短临天气预报产品的耦合,模拟预见期、预测精度亟待提高。
市水科院结合汛前和汛期的重点支撑工作,围绕今年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的形势特点,分类梳理强对流天气的时空演变规律,重点介绍了气候模式耦合精细化洪涝模型总体思路,以及现阶段“雨前研判、雨中支撑、雨后评估”的应用效果与存在不足,提出了下一步优化解决方案。同时分析介绍了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的编制经验,梳理分析了预案编制技术要点。
永定河、北运河管理处分别从流域防汛管理实际需求出发,介绍了入汛以来流域雨水情情况,分析汛期流域洪水风险及相应洪水调度、防洪抢险措施,提出了监测预报预警的实际业务需求。
局水旱灾害防御处介绍了全市入汛以来洪涝灾害防御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单位提前筹划做好明年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编制、测防报能力提升工作。
最后市防汛办王毅主任总结入汛以来的防汛抗旱重点工作,指出预案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要求洪水预警、洪水调度、防洪抢险措施与指标应协调统一、逐级递进,为构建数字化预案、结构化模型、防汛调度系统奠定基础。
本次研讨会理清了城市防洪减灾领域发展的实际应用问题,为即将到来的主汛期技术支撑、以及洪涝风险评估、预案编制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防灾所将继续加强与其他技术支撑单位、管理单位的合作交流,切实增强防洪减灾的创新、支撑和引领性,促进首都城市防洪减灾的精细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