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身边的榜样】创新技术支撑,练就过硬本领,保障首都安全—记防灾减灾所李永坤
【身边的榜样】创新技术支撑,练就过硬本领,保障首都安全—记防灾减灾所李永坤
发布时间:2019-12-09 浏览次数:8535

1.实践出真知

    2012年7月,他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一上来就经历了“7.21”特大暴雨的洗礼,他深知实践出真知,积极转换角色,深入防汛工作一线。汛期与暴雨洪水做斗争,充满了太多未知与挑战。“阴天就是命令,雨水情就是响应,应急更是常态”,但他乐享其中,因为他深知“十年磨剑、砺得梅香”,只有强降雨才能检验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又能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以形成研究与应用的良性循环。

    他是行走数据库、模型百宝箱。汛情监测站点和数据特点他都了若指掌,流域产汇流规律和模型适用条件他都烂熟于胸,多次被领导点名支撑暴雨应对。七年以来,他先后支撑了2012年“7.21”、2016年“7.20”及“7.24”、2018年“7.16”及“7.24”、2019年“8.8”等重大场次降雨,成功预测出“7.16”凉水河洪水过程,系统评估了“7.20”暴雨洪水过程及减灾效益,“7.24“安比台风登陆时,他通宵预测北运河重要节点洪水过程,“8.8”更是雨前分析洪水,雨中提出科学调度建议,雨后分析调度成效,一次次地化危机于无形,守护了首都城市运行安全。

2.创新谋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也是引领首都防洪减灾不断发展的第一动力。他创新性提出了“数据挖掘+数值模拟+风险评估”现代化洪水预测及管控技术,构建了凉水河精细化洪涝模型、细化了“一支流一站点一曲线”,提高了暴雨洪涝预测精度及效率,编制的亦庄西区洪水风险图已纳入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标准中。

    在综合防洪减灾风险管理时期,他创新大数据挖掘应用,让数据不再默默无闻。他量化了芒种节气与汛期降雨的相关程度,揭示了城郊区相似流域的最大洪峰流量,建立了防汛热力图,综合人群密度研判洪涝风险,已集成到防汛综合指挥平台。此外,他还探索海绵措施对流域洪涝的削减作用,分析了市政排水与水利除涝的衔接关系,为多层级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3.科学联需求

    作为一名水务科技人员,解答首都水务需求问题是首要职责。今年,市水务局成立了水旱灾害防御处,承担洪水监测预报、防洪工程调度和抢险技术支撑的职能,汛前防御处工作刚刚起步,但汛期如期而至,技术需求十分紧迫。他主动承担起防洪调度技术支撑重任,实行“3+2”工作模式,即3天发现实际问题,另2天运用水科学技术予以系统解决,建立了找问题、分任务、聚智慧、破难题的团队技术模式。通过全方位服务找准了当前防御工作重难点,梳理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研究方向,规划了未来水旱灾害防御的发展方向。汛后,他应邀向防御处做“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营造出“崇尚水科学、学习新技术”的浓厚氛围,也让他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未来,他将不忘初心,以破解工作问题、创新科学研究双向目标为导向,砥砺前行,全力攻克大数据、数值模拟、风险评估等关键技术的深化研究与应用,向着科研巅峰奋力攀登。

 

相关消息:

·市水科院党委组织各支部赴服贸会和北京水务科技创新大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市水科院组织观看九三阅兵直播盛典
·市水科院开展“八一”复转军人及军属座谈会
·市水科院赴菩萨鹿村开展慰问困难党员活动

 
 


版权所有: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