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
执行年限:2018年6月——2018年12月
成果简介: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经费支持下,通过开展再生水灌区灌溉再生水水质、土壤、农作物、地下水等研究与监测工作,系统研究揭示再生水灌溉条件下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行为特征与影响机制,提出再生水灌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赋存规律与成因,构建再生水灌溉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与系统,提出再生水灌溉健康风险控制的主要对策与措施,为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1)提出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1套,主要包括再生水灌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垂向迁移规律、污染成因以及优控污染物。
(2)提出了有毒有害等主要污染物环境风险阈值1套,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对有毒有害污染物重金属(Cd、Cr、As、Pb、Hg、Cu、Zn)和有机污染物的富集规律,重金属富集系数环境风险阈值(最大值、平台值和均值),以及蔬菜对有机污染物PAHs的富集系数。
(3)提出了再生水灌区土壤质量状况数据库及污染评价软件、农业生境风险评价知识系统1套,主要包括不同尺度再生水灌区(百万亩、万亩)基础资料以及污染评价和农业生境风险评价方法、参数、结果等,可以实现灌区土壤质量信息查询、管理、展示。
(4)首次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再生水灌区农田人群健康风险评价软件系统1套,主要包括基础数据、评价方法、评价参数、评价结果、系统设置等功能模块。
(5)明确了再生水灌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地下水位状况,包括地下水无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综合污染指数等,以及整个灌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