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 北京市节约用水中心、区水务局
完成时间: 2016年——2019年
项目简介:
(1)研究背景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水资源紧缺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新思路,解决北京水问题,必须优先节水。2016年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6﹞7号),提出要建立以区为责任主体的节水型区创建机制,要求北京市建成节水型社会,各区政府全面完成节水型区创建工作。为此,开展节水型区创建考核评定的研究、顶层设计各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方案,对指导全市节水型区创建工作,促进全市各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支撑作用。
然而,农业是北京市新水用水大户,更是节水潜力所在。准确评价北京市农业用水效率,了解公众节水意识和行为现状及薄弱环节,对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强化农业用水管理是北京市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保障。
(2)研究内容
1、根据国家、北京市的节水管理新政策和新要求,从北京市节水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考核评定内容的技术要点,制定了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实施细则,编制了申报指南,明确了具体、可操作的评分方法。同时,对考核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构建,落实相关部门职责,规范考核工作程序。确保考核工作科学、规范、公正,使得创建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实操性,为节水型区创建、全面推进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再添科研助力。
2、对东城区、丰台区、通州区以及平谷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评估现状的基础上,对各区“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规划,并因地制宜设计节水型区创建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建主要任务以及年度实施计划,实现用水总量控制更加严格,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明显提升,社会节水意识显著提高。支撑东城区、西城区和平谷区成功创建北京市首批节水型区,为北京市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3、测算了2013年-2017年北京市各行政区的粮食作物、蔬菜及食用菌和瓜类及草莓、设施农业、园林水果的灌溉水分利用率,客观评价《关于调整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京发〔2014〕16号)印发前后北京市及各行政区域农业灌溉水分利用率水平及节水潜力;采用拦访、入户问卷访谈方法对水资源的认知、节水意识和态度、节水行为、用水效率4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为提出加强农业生产用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政策提供方向;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节水水平、农业灌溉用水制度体系等农业灌溉水分生产效率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北京市农业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措施,对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主要成果
1、编制《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工作指南(试行)》
2、编制《东城区“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丰台区“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通州区“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平谷区“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
3、编制《东城区节水型区创建实施方案》、《丰台区节水型区创建实施方案》、《通州区节水型区创建实施方案》和《平谷区节水型区创建实施方案》
4、撰写研究报告《农业用水效率评价及农村居民节水意识分析》,获得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合作课题评优三等奖,研究报告收录入《三农普课题报告汇编》。经凝练形成论文《北京市农业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测算及分析(2013年-2017年)》被收录入论文集《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8年)》。
(4)创新点
1、紧密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量身定制了节水型区创建考核评定细则,指导各区开展创建申报工作,增强考核评定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全程科技助力东城区、西城区和平谷区首批获得节水型区称号。
3、创新性地采用“农业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来表征农业用水效率,将《北京市水务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区域统计年鉴》的农业生产及农业用水相关数据结合,解决了衡量标准与基础数据不匹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