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科研实践相结合,成果转化显实效——市水科学院环保型雨水截污挂篮走向市场,助力行政办公区道路面源减排
科研实践相结合,成果转化显实效——市水科学院环保型雨水截污挂篮走向市场,助力行政办公区道路面源减排
发布时间:2019-01-04 浏览次数:1094

科研实践相结合,成果转化显实效——市水科学院环保型雨水截污挂篮走向市场,助力行政办公区道路面源减排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典雅古朴的办公楼群,蜿蜒清澈的镜河水系,崭新靓丽的柏油道路,一副和谐美妙的画面呈现在世人眼前。

当你穿梭其中,随意打开一个道路雨水篦子,会惊奇地发现与传统的雨水口不同,篦子下面有个黑色的挂篮。可别小看了这个挂篮,它具有拦截污染物,削减地表面源污染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卫工人日常清掏雨水口频次,降低清掏难度,实现污染物和雨水的自动分离,有效降低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据估算,围绕着办公区的7条道路,1200个雨水口安装使用后,可拦截区域80%以上的大粒径污染物,与其下方的溢流墙配合使用,可削减60%以上的道路颗粒物,对实现办公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至关重要。

行政办公区作为北京市政府新办公地,承载着疏解中心城人口转移的重担。为保证市政府顺利搬迁,行政办公区整体绿化要求极高,同时道路下方多建设综合管廊,道路径流无法通过两侧绿化带消纳,道路面源污染缺乏有效控制手段。因此在道路设计阶段,选择了环保雨水口作为削减道路面源污染的手段。但是雨水口建好后,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市场上尚无成品截污挂篮,这可难坏了道路施工负责人。在一次现场调研时,市水科学院技术人员从一个标段的负责人口中得知此事,立刻行动起来,通过将市水科学院已有雨水挂篮专利转换成产品来满足他们需求,实现了“基层有需求,科技有支撑”。

专利毕竟不是产品,产品化的过程是艰辛曲折的。为此,市水科学院技术人员,跑现场、蹲守一线,多次往返道路现场与产品加工现场,对产品进行反复修改。针对雨水口口径不统一的问题,专门设计了垫块,简化了安装流程。一次突遭暴雨,手提着雨水挂篮样品的技术人员瞬间淋成了落汤鸡,但他们却借此机会向业主展示了产品的效果,成功打动了业主,当即拍板确定采购意向。通过一个标段的示范效应,其他5个标段都向市水科学院提出了采购申请。但这不是止境,产品推向市场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市水科学院技术人员多次赴现场调查并与市政环卫人员交流,针对存在问题,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目前环保型雨水口截污管理已经升级为2.0版本。

成果转化的路程虽然艰辛,却是一次科研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过程。回顾起来,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实践出真知”。

 

 

相关消息:

·市水科院多项科技成果亮相服贸会和北京水务科技创新大会
·局领导带队赴昌平区菩萨鹿村走访慰问市水科院驻村第一书记
·“智水争锋”圆满落幕:市水科院吹响拥抱AI新时代“冲锋号”
·市水科院调研怀柔区小型水库汛期运行情况

 
 


版权所有: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