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紧密围绕全市水务的中心工作,寻求难点突破与技术创新,在研究目标上实现了由单纯实现农业节水向农民节水、增产增收、区域可持续发展转变;在研究重点上实现了由单项节水技术研究向节水的集成与复合技术研究转变;在研究方法与手段上实现了从传统的田间试验和单一技术的研究向节水技术、管理技术、3S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各项技术的综合集成转变;在研究成果的标志性方面实现了由重论文发表和示范区建设向制定标准、制定区域规划、构建模式、形成体系、研发产品、提出专利、发表论文和示范区建设等多标志性成果转变。
项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注重技术集成,优化配置科研资源,突出了工程与非工程、工程与管理、工程与信息、工程与生物技术的集成;强调技术创新,突破水务科技难点,形成了基于GIS平台技术的区域水资源评价方法、郊区水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苜蓿品种筛选与节水灌溉制度、基于GIS、B/S、GSM/GPRS农用机井远程监控系统、温室土壤-植物-环境系统水热运移模型、牧草节水灌溉专家系统、非工程节水集成技术体系、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定额与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定额、京郊典型灌区成本水价、“循环水务”示范村等关键技术与创新点;加强决策咨询,促进政府行政能力,为北京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项目15个,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节水政策的制定起到了支撑作用。
项目期间共建成5个不同类型示范区,总面积6767亩,示范区建成后实现年节水110.5万立方米,年增收239.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