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利,男,1969年出生,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现在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事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污泥处置与利用、作物节水栽培等工作。
主要从事污泥处置与利用、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作物节水栽培等工作,重点是:水土保持监测,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人工湿地设计与应用,农村厨余垃圾堆肥技术与推广应用,污泥土地利用关键技术及土地利用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从事污泥处置与利用、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作物节水栽培等工作,重点是:水土保持监测,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人工湿地设计与应用,农村厨余垃圾堆肥技术与推广应用,污泥土地利用关键技术及土地利用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从事研究工作20年,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水利部“948”项目、北京市科委科研院所重点项目、北京市发改委节能减碳、北京市水务局计划资金项目,开展了作物节水栽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针对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污泥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示范,用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困难立地造林模式、土地利用模式等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取得显著生态效益,为政府部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及进一步规范全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水生态修复构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配置、优选、培育、移植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栽植技术与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提升北京生态治理效果做出了贡献。主持或参加开发建项目水土保持监测30余项,为北京市水土保持监督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改善北京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做出了贡献。
获生态工程、湿地修复等方面国家发明专利8项。参加专著编写1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获得北京市水利局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二等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