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鱼类AI识别系统界面

图2 鱼类AI设备野外现场图(清河沙子营闸上)

图3 鱼类AI设备室内试验图(城市所办公室内)
感知技术与设备是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开展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态要素的自动监测技术研发对提升当前首都水生态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院研发的鱼类AI监测设备顺利完成野外与室内的安装调试,应用于水生态监测与鱼类栖息地构建相关工作中。
设备由1套数据库、1套算法和1套图像采集装置组成。研发人员在我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从水生态监测面临的现实需求出发,在充分利用我院已有北京鱼类数据库的基础上,新研发现场鱼类图像实时采集传输系统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图像识别算法,经不断摸索尝试,成功实现图像采集、识别算法与数据库的集成,完成了设备研制。
该设备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定性与定量同步等优点,大幅降低传统人工监测带来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现场设备在温榆河公园运行两周以来,已监测到马口鱼、黑鳍鳈2种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有力支撑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下一步研发团队将依托室内与野外监测设备采集终端,扩增鱼类影像数据库,进一步提升算法精度,并与水文总站协同,扩大试验应用范围,推动我市水生态监测迈向自动化和智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