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身边的榜样】厚积薄发,共同守护北京的“生命之水”——记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团队
身边的榜样】厚积薄发,共同守护北京的“生命之水”——记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团队
发布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4119

    【推荐语】2021年10月,《北京市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分别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12月7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正式印发。历时两载,我院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团队团结奋战,百折不挠,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为密云水库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一、不辱使命,岁月见证初心

    2019年11月30日,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等市领导到顺义区调研时要求编制密云水库生态空间管控规划;2020年9月1日,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时又对密云水库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研究。我院于2019年底接到规划编制任务,迅速成立密云规划组着手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李其军院长高度重视多次调度,特别是对规划的措施布局、基于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多要素保护和综合治理、围绕水资源战略储备的生态补偿路径进行深入指导,王丕才副院长鼓舞士气并深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调研,郑凡东副院长陪同规划组深夜加班梳理规划各项措施,孟庆义副院长从总氮溯源和解析方面破解规划技术难点。两年来,项目负责人刘可暄几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从规划逻辑结构、水生态格局构建及各版块任务分工全面统筹,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统计模型等软件系统分析了流域内各类生态空间用地,明晰了不同尺度水生态空间与地表水质响应机制和重点污染源分布区域,每一个座谈会、每一次调研、每一场汇报后都深入思考并迅速修改完善,确保规划的每一项内容和任务有据可循,每一个规划数据都精准无误。技术总师黄炳彬倾注大量心血,规划组成员经常深夜收到黄炳彬关于规划水生态技术的修改想法,他带病坚持工作,直到规划顺利上会才放心去住院治疗。

    二、风雨彩虹,践行保水责任

    密云水库是首都的“资源库、战略库、宝库”,在保障密云水库水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李文忠带队赴上游张承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历时20余天,行程400多公里,打土钻、取水样、入户调查,为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生态底数资料;为了抓住暴雨过程水质变化情况,李卓凌、何春利汛期每1小时取样监测1次,为了采集到整个暴雨过程,场次坚守数十个小时;叶芝菡跑遍密云水库上游的大河小沟,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利用同位素、微生物基因测序等分析手段,明晰了不同来源氮污染贡献率;王亚俊、楼春华围绕流域水土流失、水量水质、污染来源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方面长序列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诊断。他们的足迹遍布白河、黑河、潮河、汤河、清水河等12条主要河流沿线,涉及5县3区60多个乡镇,为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三、迎难而上,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长期以来,密云水库流域保水与富民没有协同发展,如何实现密云水库“无价之宝”的价值对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马冬春、居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框架,深入一级保护区开展民意调查。王昕然作为科技新星,主动思考、积极查阅资料并与规划组交流讨论,迅速补足专业短板,提出了基于密云水库流域的生态产品分类和生态补偿金核算方法。薛万来主动请缨,加班在前,积极探索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案例,苏梓锐作为新员工攻坚克难,走出校园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给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探索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性生态产品补偿方式,编制完成《基于水资源保护与战略储备的密云水库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析报告》,得到了有关院士专家的指导和认可,在以水为媒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道路中迈出了一小步。

    四、持续发力,做水源保护的先锋队

    在团队通力合作下,经历了多轮征求意见,梳理了各部门意见百余条,修改近百次,历时两载,规划得以圆满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人员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当前,规划的落地和落实成为新的起点,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团队将持续发力,通过技术支撑跟进规划各项任务的实施,做水源保护的先锋队。

 

相关消息:

·

 
 


版权所有: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