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中德合作“山区小型水体生态修复”项目
中德合作“山区小型水体生态修复”项目
发布时间:2019-12-10 浏览次数:2346

项目来源:中德科技合作项目

执行时段:2012年——2014

 

成果简介:

    依托来源于德国复兴银行与中国财政部签署的“京北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和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市水务局与园林绿化局合作开展小型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示范与应用。提出了生态河流理念、河流生态监测方法、河流生态评价方法、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共计4大项19项小技术。

主要创新:

   (1)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河沟道生态修复理念,改变传统的浆砌石混凝土治河技术,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项目开发与整合了山区小型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开创了北方地区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的成功先例。

   (2)提出了基于流域管理的河流近自然修复模式,并应用到6个示范区和82条小流域生态治理;提出了山区小型河流生态状况监测及分级评价标准,并在全市567条小流域推广应用。

   (3)形成生态监测、评价及生态修复技术等标准和技术文件,对我国北方地区山区河沟道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果支撑:

   (1) 支撑7个示范小型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主要包括河流防洪空间拓展技术、水文地貌修复技术、纵向连续性修复技术、横向联通性修复技术、生态护坡技术及休闲娱乐设施的配置),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修复效果。

   (2) 支撑《北京山区河流生态监测技术导则》、《北京山区河流水文地貌评价技术导则》、《北京山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手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编制要求》的研究与制定。

   (3)应用该项技术,将全市山区小流域主要河(沟)道水文地貌情况调查列入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的主要内容,完成全市山区567条小流域主河(沟)道长度共达4258km的水文地貌调查和分级评价;完成全市山区559条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的调查与评价。

   (4)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导致134条小流域发生了洪水灾害。受人类活动强烈改造的河沟道生态状况是造成暴雨洪灾的重要因素。应用项目技术成果指导所有117条受灾小流域的灾情调查,并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相关消息:

·

 
 


版权所有: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