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欲为水务除弊事,愿为科研献青春———记我院技术人员积极投身“7.20”大雨科研
欲为水务除弊事,愿为科研献青春———记我院技术人员积极投身“7.20”大雨科研
发布时间:2016-07-22 浏览次数:2715

 

 

    2016年7月19日至20日,北京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北京市气象台陆续发布暴雨蓝色、黄色、橙色预警,市防办逐级启动Ⅳ、Ⅲ、Ⅱ级应急响应。为充分发挥北京水务智库作用,为了北京市防汛安全、河道水环境安全和排水管网系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我院防灾减灾所、生态研究所和环境监测与评价中心技术人员不畏极端天气,投身暴雨科研。

    防灾减灾研究所全体员工集体出动,分2组开展“洪水和淹没过程现场调研”和“不同低影响开发措施降雨产流实验监测”。“洪水和淹没过程现场调研”工作主要为模拟分析和情景构建提供第一手的实测数据;“降雨产流实验”主要对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槽、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入渗截污效果和小区雨水综合利用进行监测,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本次共调研并进行持续监测海绵城市建设试验点6处、河流3条、排水沟2条、砂石坑1处、地铁隧道口1处、水闸1处。

    生态研究所组织4名技术人员,为全面掌握降雨条件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相关参数,冒着暴雨实地调查了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华能热电厂扩建工程、阿苏卫循环经济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为全面评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

    环境监测与评价中心组织10余名员工,分组分批对护城河和通惠河20余处河道断面和雨水口进行了水质采样和水量测量,为北京市在强降雨天气下典型河道的水环境治理维护及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虽然我们没有出现在防汛抢险的第一线,我们的工作也没有抢险抗旱的惊心动魄,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在需要我们的时刻有身影、冲得上、敢担当,发挥北京水务的智库作用,保证北京安全度汛,我们用行动为北京水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邱彦昭、杨兰琴供稿)

 

相关消息:

·

 
 


版权所有: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