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北京市水务局2003-2007年;北京市发改委
执行时间:2012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作为新型可再生水能源利用方式,在北京市推广应用,为科学理性地发展水源热泵,我院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研究成果如下:
(1)以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水源热泵系统场地为对象,在抽灌井周边布置了浅(25m)、中(50m)、深(70m)不同层位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井12眼,长期监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的变化,构建了地下热传递数值模型,预测了热泵场地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图Ⅲ-1-1),温度场的影响半径为80m。
(2)详细分析了平原区埋深100m以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条件,以地下水导水系数、有效导水系数、铁含量、总硬度为影响因素,利用GIS技术,划分了水源热泵应用的适宜区,将平原区分为适宜发展区、较适宜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发展区(图Ⅲ-1-2),成为市水务局、市规委、市发改委审批水源热泵的依据。
(3)开展水源热泵技术后评估,重点调查了30家水源热泵系统的服务建筑面积、建设时间、施工设计、热泵机组、计量表安装、抽灌井、电价、运行期等基础数据。经过对30家水源热泵系统综合评价,优秀的水源热泵系统12家,良好10家,一般5家,不合格3家(图Ⅲ-1-3)。水源热泵的设计施工规范化程度较高;大多数用户对水源热泵的满意度较高;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一般,制冷期性能好于采暖期,但节能效果较好。

Ⅲ-1-1 各含水层中地下水温度的垂向变化

Ⅲ-1-2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适宜性分区图

Ⅲ-1-3 北京市各类热泵项目数量占比图

Ⅲ-1-4 西亚特水源热泵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