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地灌溉“清水零消耗”示范公园近期建设规划》在对北京市范围内78家公园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公园绿地管护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地用水的主要问题,从区域水资源配置和示范公园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公园绿地“清水零消耗”节水工程建设的规划方案。
规划中提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雨水利用工程、覆盖保墒工程、节水植被营建工程和绿地节水管理技术体系,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规划中考虑了当前绿地灌溉研究领域内较为前沿的灌水技术和规划设计思想,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工程保证率及效益。
(1)《规划》重点开展了五环范围内公园绿地及灌溉用水现状调研,客观分析了北京城市公园绿地及用水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择优选择条件较成熟的公园进行绿地灌溉“清水零消耗”节水工程规划,对推进北京市园林绿地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规划》中首次提出公园绿地灌溉系统建设要适应不同养护级别的绿地节水型植被配置方案,有利于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规划》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建设工程要依据城市绿地主要植物耗水规律与非充分灌溉制度构建需水分析,为绿地节水灌溉工程投资规模提供估算依据。
(4)《规划》中着重强调了绿地区域匹配多种(树皮、碎木、松针、卵石、松针压石等不同覆盖方式)绿地生态节水型覆盖保墒材料及最优覆盖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区域水资源无效损耗,提高工程保证率。
(5)《规划》以“一水多用,多水联用”为主体思路,利用城市绿地区域自有蓄水空间收集降雨径流,联合调蓄河湖、再生水等水源用于园区灌溉,减少或完全取代地下水、市政自来水等清洁水资源的取用。该技术模式是发展绿地灌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系统集成。
(6)规划中涉及的相关示范工程实施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以单位园区(面积500亩)为例,平水年份可产生10.3万元/年的直接经济效益,节约1/3的人力资源。改造后年节约灌溉用水1.45万m3,利用雨水资源0.37万m3,再生水 4.1万m3,在节约了大量清水资源的同时有效涵养了地下水资源。同时,进一步使得节水意识深入人心,为今后节水工作提供较好的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