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地下水—地表水耦合、地下水污染运移过程模拟、区域水资源配置与规划、水-能源关系等领域的科研与咨询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地下水—地表水转化、地下水数值模拟与调控、水资源规划配置、水—能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咨询工作。
自工作以来主持了《北京市无替代水源区地下水超采分单元管控模式研究》、《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果年度评估》、《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果动态跟踪评估》等超采治理项目,参与了《北京市地下水状况调查》、《北京市预警水位数值模拟和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评估及预测分析》、《北京市地下水战略储备规划》等北京市地下水储备与管理项目。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论文:SCI类6篇,中文核心6篇,会议论文6篇,获专利1项,软著2项,获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
以地下水超采管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循环要素演变特征,构建了地下水数值模型和超采治理效果评估数学模型,估算了1980-2022年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底数及可开采能力,定量评估了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措施实施效果,探究了地下水优化管理路径,为北京市地下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依托科技工作项目成果主持编制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方案》《北京市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工作方案》《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北京市地下水超采治理2021-2022年度工作要点》等政府政策文件,为北京市水务部门形成可量化的地下水管控和综合治理措施优化提供了决策与参考,有力地支撑了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的完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