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身边的榜样】主动求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护首都水清岸绿生态画卷—记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所张耀方
【身边的榜样】主动求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护首都水清岸绿生态画卷—记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所张耀方
发布时间:2024-05-27 浏览次数:4688

 

    【推荐语】主动求变,不忘初心孜孜不倦汲取新知识;准确识变,做好新时期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支撑;科学应变,攻坚克难探索环境DNA、同位素等新技术、新方法。她就是流域生态研究所的张耀方。

    一、主动求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的水务发展目标,传统水土保持已不能满足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水生态系统的神秘、水生生物的灵动、生态修复工作在实践上的落地扎根,也都吸引着她去探究。正所谓万事开头难,知识的更新迭代是首要的,为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利用上下班坐地铁、下班后零碎时间系统学习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生食物网、分子生物学等各类国内外书籍、文献及视频资料;利用好院内、院外组织的专家培训等各种资源,认真学习SWAT、MIKE、Ecopath等系列模型软件;邀请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水生态监测评价、水生态修复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交流,吸取经验、少走弯路。都说热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这份对水生态保护修复事业的热爱促使着她努力提升自我、主动求变,也是这份热爱,开启了她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新征程。

    二、准确识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化,终究需要在实践中落地生根方为正途。面临各区、水管单位等均是以传统的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为主,尚未有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识、工作基础的现状,她一方面不断支撑局机关梳理新时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重点内容、路径、方式,编制《北京市水生态修复技术要求(试行)》《水生态修复技术导则(DB11/T 2180—2023)》《北京市水务局关于深入贯彻新时代治水思路 科学推进涉水建设相关活动的通知》《北京市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与相关管理单位、区县水务部门不断对接交流、开展相关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需求,组织开展各类水生态业务交流培训,并结合水生态相关项目,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实际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植入新时期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理念、工作思路,逐步引导区级单位、水管单位转变工作观念,与我们同频。

    三、科学应变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要素,如何落实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推动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是一大难点。一方面她在综合考虑不同流域特点和区域功能定位,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统筹协调治山、治林、治田、治村(镇/城)与治水的关系,提出不同功能分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和目标,为后续系统治理提供支撑和依据。另一方面,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持续开展基于同位素的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功能研究,系统推进水生态系统胁迫因子分析,提出不同类型水体食物网结构功能特点及提升措施;创新性开展基于环境DNA的物种识别、靶向物种监测、生物量研究,建立北京市水生生物环境DNA数据库,并应用于水生态监测评价、水生生物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预防。

    爱默生曾说“维持一个人生命的事物,是他的事业”,她将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化为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动力和源泉,心怀敬畏、砥砺前行,为生态文明的千秋功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首都水清岸绿生态画卷,促进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相关消息:

·我院开展“赏花灯 猜灯谜”活动
·【身边的榜样】于求变中探索,在求实里深耕,向合力处进发—记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所叶芝菡
·【身边的榜样】彰显科技骨干责任担当 准确把脉北京水务科技需求—记我院北京水务科技需求申报技术团队
·【身边的榜样】学无止境,步履不停—记水工程技术研究所王远航

 
 


版权所有: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