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唯实惟先肩挑重担,善作善成妙手破题——记防灾减灾所卢亚静
唯实惟先肩挑重担,善作善成妙手破题——记防灾减灾所卢亚静
发布时间:2023-04-21 浏览次数:914

 

    【推荐语】有条不紊、妥善解决汛期各类技术问题,全方位支撑预报调度、水文计算、预案演练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是她的标签,她就是防灾减灾研究所的卢亚静。

    一、常学常新,拓展防灾专业技能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2017年,水文水资源专业毕业的卢亚静入职第一天被安排了参与北运河物理模型实验。7月的艳阳天里,门头沟实验基地物理模型建设如火如荼,听着零点高程、动床、定床这些陌生词汇,她迎来了自己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挑战,同时她也对防灾减灾事业有了最直观的认识,看着同事们在模型搭建中“毫厘必争”的态度,她迅速转变角色,依靠夜以继日地努力成为物理模型项目组的核心骨干成员。项目结束后,她又第一次正式接触海绵城市这一热门方向,通过编制平谷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系统掌握了海绵城市技术方法,同时又逐步参与预案、演练、风险普查等工作。2022年部门调整,转入流域洪水预报调度方向后,她向书本学、向前沿科技文献学、向北京水文老专家学,逐渐成长为防灾减灾方向的技术骨干。目前,她再次积极投入到山洪灾害防御研究工作,拟促进流域洪水和山洪防御的相互融合。期间,她多次获得优秀员工、优秀党员称号,但她牢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忙碌之余,她时常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建议并积极改进,争取给自己承担的任务交出更为满意的答卷。

    二、唯实惟先,解决防灾实际问题

    卢亚静在工作中常用“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提醒自己,确保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应用。前期作为市级海绵办技术支撑人员,面对全市海绵部分基础数据不清问题,她先后开展了两轮海绵设施摸底,形成了全市海绵城市数据库。在各区反映不具备监测条件、无法按标准进行效果评估后,她提出了无资料地区的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方法并制作成软件工具包,供各区“一键式”操作,指导了各区效果评估,相关成果也获得了北京市水务奖一等奖。她积极与水管单位沟通交流,当了解到现状水库洪水调度仍以监测调度为主,对于中小重现期的洪水调度方案不够细化,未考虑防洪与水资源协同问题时,她提出了中小重现期的洪水预报调度方案,得到了调度单位的认可,该方法也在全市其他大中型水库得到了推广应用。在山洪沟道调查过程中,当了解到人工雨量筒不便于实时读取,她又迅速开展了便携式人工雨量筒升级的相关研究探索。一次次的实地调研与现场沟通,让她学会了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更加笃定了自己“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的科研初心。

    三、善作善成,肩负防灾工作重担

    她时刻践行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2022年,我院首次牵头承担《北京市水文手册(暴雨图集)》修编工作,她系统梳理2.5万组数据资料,开展计算分析,支撑我院在水文频率计算领域的新拓展。针对密云水库持续高水位运行、面临着“蓄泄”两难的实际问题,她集成多源海量降雨数据,形成流域集合预报模型模式,建立了基于“降雨预报+洪水预报”的预报调度方案,提出了小重现期调度方案和潮白河流域的多水库联合调度方案,较好地支撑了2022年汛期安全度汛,成果最终得到了局领导的肯定。通过不断承担重要项目,使她不断丰富自己专业技能,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新时期首都水务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梦想跋涉”是她永恒不变的信仰,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她将继续保持能拓展、肯务实、有担当的态度,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助推首都水务高质量发展。

 

相关消息:

·市水科院积极参与局“水润京华”杯运动会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记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所李兆欣
·市水科院开展春季登山活动
·市水科院开展“个人养老金”讲座

 
 


版权所有: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