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执行年限:2015年1月——2017年12月
(1)构建了北京市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利用ArcGIS叠加分析、层次分析法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北京市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区及区域用水总量控制阈值;构建了设施青椒等5种茄果类蔬菜的水肥灌溉制度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最优的灌水周期、灌水定额等关键灌水参数,修订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构建了适合北京市灌区特点的灌溉用水效率监测与评价系统,开发了全市和分区、分类别的农业用水效率监测与评价系统;开发了北京市农业用水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田块或农户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图1 指标体系框架 图2 北京市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区
图3 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图4 MATLAB分析最优灌水施肥组合
图5 农业用水效率监测评价系统总体框架 图6 农业用水效率监测评价系统总体框架功能结构
图7 北京市农业用水管理信息平台功能结构 图8 用水总量控制功能界面
(2)采用芽期PEG高渗溶液法和田间干旱胁迫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3个小麦节水品种和2个玉米抗旱品种,提出了适宜粮田规模化种植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优化了小麦、玉米的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形成了北京市粮田高效节水技术模式;筛选出2种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商品肥)和1种新型水溶性磷肥(自配肥),实现蔬菜亩均增产10.5%~12.6%;提出了京郊果园适宜的生态覆盖保墒措施,建立了樱桃树生态覆盖和水肥一体化节水集成技术模式。
图9 小麦萌发期干旱处理对相对发芽率的影响 图10 玉米芽高PEG胁迫下各品种发芽率
图11 不同灌溉方式下 小麦日均耗水量变化 图12 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小麦单方水产出
图13 不同水肥处理对果实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图14 滴灌条件下樱桃果园蒸散模型示意图
(3)集成研发了一套适合农作物对水、温度、空气、养分等需要来定制的精准灌溉系统,研发了自动灌溉施肥机;揭示了设施农业栽培特点的水肥一体化调控机制,提出了设施农业微灌水肥一体化系统优化配套模式与关键技术参数;揭示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果园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规律及水氮迁移特征,为果园水肥一体化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重要技术参数。
图15 精准灌溉系统 图16 不同土层深度地温变化
图17 自动灌溉施肥机 图18 自动灌溉施肥机在洋河水肥一体化工程中的应用
图19 果园不同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图20 不同微灌模式下土壤根层剖面铵态氮含量变化情况
(4)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1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编制技术规程5项,发表论文23篇。项目建成高效节水示范区面积4220亩,通过示范区建设、标准规范、决策咨询、培训示范等多种形式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对节水抗旱品种、高效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农业用水管理平台、农业用水效率监测等技术进行了推广,实现农业节水技术成果累计推广面积120万亩,累计实现节水0.9亿m3,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图21 示范区地理位置 图22 农用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 图23 示范区用水管理基础数据库
图24 园区企业用水量查询 图25 园区机井定额管理
图26 粮田喷灌+水肥一体化 图27 果树防草布铺设 图28 设施蔬菜滴灌
图29 园区灌溉施肥系统 图30 园区智能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