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执行年限:2014年6月——2017年6月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在北京市财政项目支持下,系统开展了查清地质构造、地下水年龄及补给路径的钻探、物探及同位素水化学综合勘查技术、基于自然和社会两元因子识别的数据分析系统的构建技术、河道入渗及井灌能力测定技术以及确定地下水资源储备利用方案的数值模拟技术等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
(1)采用地下水监测井构建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以及同位素水化学技术,识别了西郊地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地下水年龄,分析了西郊地区地下水补径排规律,查明了玉泉山地区第四系地下水与基岩水相互关系以及地下水径流路径。
(2)基于自然及社会两元因子历史数据,定量辨识及评价了西郊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及相关因子,构建了相关模型分析其演变规律。
(3)构建了河道入渗及大口井回灌示范区,提出了河道入渗能力及大口井回灌能力,得到了水源回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为南水北调水源回灌提供理论依据。
(4)构建了西郊地区基岩与第四系地下水渗流模型,针对西郊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恢复与玉泉山泉恢复目标制定了调蓄方案,通过模型预测得出了玉泉山泉恢复年限以及调蓄库容。
(5)项目获得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建设示范区1处,项目成果在永定河生态补水得到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增加地下水储备1.06亿立方米,提升了永定河地区的地下水位,涵养了周边水源地地下水,为地下水回补提供借鉴经验,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重要支撑。

图1 西郊地区岩溶地下水径流路线图 图2 西郊地区地下水数值模型构建

图3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口对水位恢复影响
|